昆明国际旅行社
昆明国际旅行社
新闻信息
推荐最新信息 Top 10
推荐旅游工具
电子地图 电子地图 云南租车 云南租车
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 旅游社区-昆明国际旅行社 旅游社区
酒店预订-昆明国际旅行社 酒店预订 云南特产-昆明国际旅行社 云南特产
航班动态_昆明国际旅行社 航班动态 高尔夫旅游_昆明国际旅行社 高尔夫旅游
推荐旅游用品
昆明国际旅行社
您现在的位置: 昆明国际旅行社 >>  地名问答 > 国内 > 河北 > 肥乡县 >  >> 正文
 
晚清行政区划之
晚清行政区划之
本站:昆明国际旅行社   来源:本站原创   点击数:

        直隶省是我国置省较早的省份之一。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,濒临渤海湾。春秋时属燕、晋、卫、齐等国。秦代实行郡县制,在这里陆续设置了上谷、渔阳、右北平、广阳、邯郸巨鹿、代、恒山共八郡。到汉朝,汉武帝元封5年(前106年),将首都地区以外的郡国划分为13刺史部,又称13州。以州辖郡,以郡辖县(城),直隶省的北部属幽州刺史部,中南部冀州刺史部。汉代以后,幽州、冀州作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,在直隶省境内,历魏、晋、南北朝而不改。从隋朝始,冀州、幽州作为一级政区之名消失于史籍。唐朝初年,以国土大势将全国分为10道。直隶省辖域主要为河北道,小部分属河东道和关内道。“河北”一词作为行政区名称适用于唐太宗贞观元年(公元627年)并州郡分道后。宋初,曾将全国划分为15路,直隶省主要属河北路,后来又分为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两个行政区。元朝实行行省制度,位于元朝大都(今北京)附近的直隶省大部归中央中书省直辖。明朝初年,建都应天府(今江苏南京市),这里为北直隶省。明永乐19年(1421年)迁都顺天府(今北京),改北京为京师,直隶省大部分地区归京师管辖。明代实行15省治(北直隶、南直隶、山东山西河南浙江、湖广、江西陕西四川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)时期,此直隶省称作北直隶,清初改为直隶省,省会在保定府[1]。
        晚清的直隶省所辖区域包括今河北省大部地区及北京市和天津市。省会宛平(今北京市北部)。辖区范围东濒渤海,东北与盛京省接壤,西邻山西省,西南连河南省,南抵山东省,北依蒙古。下辖:顺天、承德朝阳宣化永平天津河间保定正定、顺德、广平大名共12府;遵化、易、定、深、赵、冀共6直隶州;通州、蓟州、霸州涿州、昌平、平泉延庆、保安、蔚州、滦州、沧州、景州、祁州、安州、晋州、磁州、开州共17散州;围场多伦诺尔、张家口、独石口共4散厅。共辖131县。
 顺天府
        位于直隶省中部。国都及省会所在地。秦代为蓟县,广阳郡郡治。汉高祖5年,被划入燕国辖地。元凤元年复为广阳郡蓟县,属幽州。东汉光武改制时,置幽州刺史部于蓟县。永元8年复为广阳郡驻所。西晋时,朝廷改广阳郡为燕国。隋大业3年,改幽州为涿郡。唐初武德年间,涿郡复称为幽州。贞观元年,幽州划归河北道管辖。安史之乱期间,安禄山在北京称帝,建国号为“大燕”。唐朝平乱后,复置幽州。辽于会同元年(938年)起在在这里建立陪都,号南京幽都府,开泰元年改号析津府。贞元元年(1153年),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建都此,称为中都,明朝初年,以应天府(今南京)为京师,大都路于洪武元年8月改称为北平府,同年10月应军事需要划归山东行省。洪武2年3月,改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驻地。燕王朱棣经靖难之变后夺得皇位后,于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,现在的北京也从此得名。永乐19年正月,明朝中央政府正式迁都北京,以顺天府北京为京师,应天府则作为留都称南京。自秦汉以来,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,名称先后称为蓟城、燕都、燕京、涿郡、幽州、南京、中都、大都、京师、顺天府等等。清兵入关后,置顺天府,隶属直隶省,为京师。
        府治大(今北京市北部)。辖区东界遵化直隶州,西邻易州直隶州,南连天津、河间二府,北与承德宣化二府接壤,西南抵保定府。下辖:大(今北京市北部)、宛平(今北京市西部)、良乡(今北京市良乡镇)、固安(今河北省固安县)、永清(今河北省永清县)、东安(今河北省永清县兰城镇一带)、香河(今河北省香河县)、三河(今河北省三河县)、武清县(今天津市武清区)、宝坻(今天津市宝坻区)、宁河(今天津市宁河县)、顺义(今北京市顺义区)、密云(今北京市密云县)、怀柔(今北京市怀柔区)、房山(今北京市房山区)、文安(今河北省文安县)、大城(今河北省大城县)、保定(今河北省保定市)平谷(今北京市平谷区)共19县。通州(今北京市通州区)、蓟州(今天津市蓟县)、霸州(今河北省霸州市)、涿州(今河北省涿州市)、昌平州(今北京市昌平区)共5散州。
 承德府
         位于直隶省北部。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群居住。春秋战国时期,属燕国渔阳郡。燕国曾在这一地区设置过郡一级的地方政府,大小兴州是当时的重镇。秦以后历代也曾设置过地方政府。秦汉至元明时期,匈奴、鲜卑、契丹、女真、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曾先后在此游牧。自秦汉以来,历史中央政权都曾在承德设立郡、府、县等行政机构。清初,这里还只是个仅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落,叫热河上营,康熙42年(1703年),清廷在此修建避暑山庄。雍正元年(1723年)设热河厅,11年(1733年)取“承受先祖恩泽”之义,改名为承德州。乾隆43年改为承德府,嘉庆15年设热河都统府。此后逐渐发展成为“万家灯火较前增”的都市[2]。
        府治承德(今河北省承德市)。辖区东界朝阳府,西邻山西省察哈尔右翼四旗,南与宣化、顺天、遵化、永平四直隶州(厅)接壤,北连蒙古东四盟。下辖:承德(今河北省承德市)、滦平(今河北省滦平县)、丰宁(今河北省丰宁县)、隆化(今河北省隆化县)共4县;平泉(今河北省平泉县)1散州;围场(今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)、多伦诺尔(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)共2散厅。
朝阳府
        位于直隶省东北部。春秋时期,朝阳地区是山戎、东胡的活动地区。战国时,南部属燕国辽西郡。秦、西汉时期,东部属辽西郡,西部属右北平郡。东汉时,西部为鲜卑活动区,东部属辽西郡。三国时,西部属东部鲜卑,东部属昌黎郡。西晋时,西部属鲜卑的宇文部,东部属昌黎郡。东晋十六国时期,先后属前燕、前秦、后燕、北燕。前、后燕曾建都龙城 (朝阳)。南北朝时,北魏、东魏、北齐设营州,领昌黎、建德二郡。隋代在旧置营州设营州总管府,开皇元年(581)唯留建德一郡、龙山一县,后废郡。18年(598)龙山县改为柳城。大业初,废总管府,置辽西郡。境内属辽西郡柳城县,西北与契丹接壤。唐代境内南属营州都督府,西蜀奚地饶乐都督府,余部属契丹松漠都督府。辽统和25年(1007年)于故奚王帐地(今宁城县)建中京大定府。金代承辽制,境内属北京路大定府富庶、金源县、惠州惠和县,大宁府三韩县。元至元7年(1270),改北京路为大宁路,22年(1285年)改为武平路,29年(1292年)复改为大宁路。境内属大宁路富庶县、金源县、惠和县、大定县。明洪武20年(1387年)废元制,置大宁卫。永乐12年(1414年),在老哈河中游建立老哈河卫。景泰以后境内属兀良哈三卫的诺音卫。清代建县前,境内西南部属承德府平泉州,东北部属承德府建昌县。乾隆43年(1778年)撤销二厅,分别改为建昌县和朝阳县,均属承德府管辖。光绪30年 (1904年)升为朝阳府[3]。
        府治朝阳(今辽宁省朝阳市)。辖区东及东北界盛京省锦州、新民洮南3府,西邻承德府,南连顺天、宣化、永平、遵化四府(直隶州)。下辖:朝阳(今辽宁省朝阳市)、建昌(今内蒙古自治区凌源市)、赤峰(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)共3县。
 宣化府
         位于直隶省西部。在战国至秦汉时代属上谷郡。秦代为上谷郡,置守尉监。汉置幽州刺史部上谷郡,属上谷郡下洛县。三国黄初元年(公元220年)改下洛县为广宁县。晋太康年间(公元228年至280年)宣属广宁郡地。南北朝时期(公元488年至550年)设永丰郡,辖境属怀戍县。隋大业3年(公元607年)设涿郡怀戍县,仍属怀戍县置。唐僖宗光启元年(公元885年)设武州、文德县,为州、县治所。文德元年(888年),设文德县,始建宣化城。五代时,西晋石敬塘割燕,分16州给契丹,其中包括武州。金大定7年(公元1167年)改归化州为宣化州,8年改为宣德州,9年复设宣德州、领文德县,宣化仍为州、县治所。元中统4年(1263年),始置宣德府。明代,因宣化在当时是北部边防重镇,不设地方政府,只沿长城设九镇,宣府镇为九镇之一,辖四海县至大同1300里的防御任务,是宣府镇总兵驻地和指挥中心,又称宣府镇城,置前卫、左卫、右卫。洪武27年(1394年),展筑宣府城,边长“六里十三步”,周长达12公里。明正统5年(1440年),城垣包砖,6年后竣工,城高池深,气象雄伟。清康熙32年(1693年),废宣府卫所,取宣扬教化之意,改置宣化府。宣化县、府治所均在宣化城内,宣化由此得名。因其所处位置,人称“京西第一府”[4]。
 府治宣化(今河北省宣化市)。辖区东北界承德府,西邻山西省,南连易州直隶州,东南与顺天府接壤。下辖:宣化(今河北省宣化市)、赤城(今河北省赤城县)、万全(今河北省万全县)、龙门(今河北省赤城县龙关镇东北)、怀来(今河北省怀来县)西宁(今河北省阳原县)、怀来(今河北省怀来县)共7县;延庆(今北京市延庆县)、保安(今河北省涿鹿县)、蔚州(今河北省蔚县)共3散州;张家口(今河北省张家口市)、独石口(今河北省赤城县独石口)共2散厅。
 永平府
         位于直隶省东部。府治卢龙(今河北省卢龙县)。据《卢龙县志》载:“卢者黑也,龙者水也,北人谓黑水为卢龙。”“以其城郭邻于漆河之义也。”又据《明一统志》载;“今府西一百九十里有卢龙镇,土色黑,山似龙形,即古卢龙塞云。”按此说,卢龙又因山而得名。商代及西周属孤竹国,后山戎兴起,北部属山戎。春秋仍属孤竹国与山戎。孤竹国亡,其后境属北燕。晋灭肥,肥子奔燕,燕封肥子于此地建肥子国。战国地属燕国辽西郡。秦汉时期北部属右北平郡,南部属辽西郡。西汉地属幽州刺史部,东汉地属幽州刺史部的辽西郡。三国魏地属幽州辽西郡、右北平郡。西晋分属幽州辽西郡、北平郡。东晋十六国先后属前燕、前秦、后燕西辽西郡、北平郡。北魏属平州的辽西郡、北平郡。东魏分属平州的辽西郡和北平郡。隋朝分属北平郡、辽西郡。唐朝分属河北道的平州、营州。五代属平州、营州。辽分属南京道与中京道。金分属中都路、北京路。元朝分属中书省平州平滦路、辽阳行省大宁路。明朝地属北平行省永平府。清朝地属直隶省永平道永平府[5]。
        辖区东南滨渤海,西邻遵化直隶州,北连朝阳府,东北抵盛京省锦州府,西北与承德府接壤。下辖:卢龙(今河北省卢龙县)、迁安(今河北省迁安县)、抚宁(今河北省抚宁县)、昌黎(今河北省昌黎县)、乐亭(今河北省乐亭县)、临榆(今河北省秦皇岛山海关西南)共6县;滦州(今河北省滦县)1散州。
 天津府
         位于直隶省东南部。4000多年前,这里还是一片海水浸润的地方。由黄河古道冲积带来的泥沙积淀,逐渐形成了冲积平原,沧海变成了桑田。自汉代开始在武清设置盐官。隋朝修建京杭运河后,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(今金刚桥三岔河口),史称三会海口,形成了天津最早的人群聚集地。唐代在这里开辟盐场,开设置盐仓。北代这里归辽国管辖,在武清设立了“榷盐院”,管理盐务。南宋金国贞佑2年(1214年),在三岔口设直沽寨。元朝改直沽寨为海津镇,这里成为漕粮运输的转运中心。设立大直沽盐运使司,管理盐的产销。明朝建文2年(1400年),朱棣从此渡大运河南下,开始了他的“靖难之役”,成了永乐皇帝。永乐2年11月21日(1404年12月23日),将此地更名为天津,即天子之渡口之意。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,设卫筑城。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。清朝清朝顺治9年(1652年),天津卫、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,设立民政、盐运和税收、军事等建置。雍正3年(1725年)升天津卫为天津州。雍正9年(1731年)升天津州为天津府。咸丰10年(1860年),英、法联军占领天津,天津被迫开放,列强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。光绪26年(1900年),八国联军攻打天津,天津沦陷。光绪27年(1901年),由八国联军组成的天津都统衙门下令拆除天津城墙[6]。
        府治天津(今天津市大沽镇,府、知同驻)。辖区东滨渤海,西邻河间府,南连山东省武定府,北与顺天府接壤。下辖:天津(今天津市大沽镇,府、知同驻)、盐山(今河北省盐山县)、青县(今河北省青县)、庆云(今山东省庆云县)、南皮(今河北省南皮县)、静海(今天津市静海县)共6县;沧州(今河北省沧州市)1散州。
 河间府
         位于直隶省南部。素有“京南第一府”之称。春秋时期为燕国地。战国时期为燕、赵两国地。秦属巨鹿郡。西汉属幽州涿郡。东汉永元2年(90年)改隶冀州河间国。三国魏时属冀州河间郡。西晋属冀州河间国。隋开皇初废河间郡,沿袭北魏仍置瀛州,武垣属之。大业初,置河间县,武垣县并入,并废瀛州恢复河间郡,河间县属之。唐武德4年(621年)改隶瀛州。五代十国时,瀛州归契丹辖。宋置高阳关路安抚使。大观2年(1108年)罢瀛州改府,河间属之。元改府为路,仍领河间。明属京师河间府。
        府治河间(今河北省河间市)。辖区东界天津府,西邻深州直隶州,南连山东省济南、东昌二府,西南抵冀州直隶州,北与顺天、保定二府接壤。下辖:河间(今河北省河间市)、阜城(今河北省阜城县)、肃宁(今河北省肃宁县)、任丘(今河北省任丘市)、交河(今河北省泊头市交河镇)、宁津(今山东省宁津县)、吴桥(今河北省吴桥县)、故城(今河北省故城县故城镇)、东光(今河北省东光县)、献县(今河北省献县)共10县;景州(今河北省景县)1散州。
保定府
         位于直隶省中部。战国时为中山国地。北魏太和元年(477年)分新城县置清苑县,因清苑河得名,系保定设县之始。五代后唐同光元年(923年)置奉化军(治清苑县),天成3年(928年)升为泰州,为保定设州之始。北宋建隆元年(960年),因清苑为宋太祖赵匡胤祖籍,又为北宋军事重镇,故于清苑县治所设保塞军,因此时地处宋辽交界之地,置保塞军和保州,故取保卫边塞之意为名。太平兴国4年(979年),宋太宗率军北伐驻保塞半月余,称金台顿。太平兴国6年,保塞军升为保州。有“北控三关,南通九州”称誉。淳化3年(992年),州、县治所迁至今保定城区。靖康2年(1127年),金兵陷保州,仍沿宋制称保州,又名金台驿。金天会7年(1129年),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。金贞佑元年(1213年),成吉思汗率蒙古军南侵,破保州城,保州遂为废墟。蒙古太祖22年(1227年)重建保州城,太宗11年(1239年)改顺天军为顺天路,保州为路治。元至元12年(1275年)改顺天路为保定路,保定之名自此始,取永保安定之意,寓保卫大都、安定天下。辖区与今行政区范围大体相近,历代政区变化多在此基础上调整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9月,废保定路改保定府,别名保阳郡。永乐元年(1403年),迁都北京,北平行都司复名大宁都司迁保。正德10年(1515年),设保定巡抚署。崇祯11年(1638年)设保定总督,同时置保定总监军。清康熙8年(1669年),直隶巡抚由正定移驻保定,保定始为直隶省会。雍正2年(1724年),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[7]。
       府治清苑(今河北省保定市)。辖区分南北两版块,北版块为本府,东及东北连顺天府,西邻正定府,南依深、定二直隶州,北抵易州直隶州,东南与河间府接壤。南版块为束鹿1县,东邻深州直隶州,西连正定府,南连赵、冀二直隶州,北与定州直隶州接壤。下辖:清苑(今河北省保定市)、满城(今河北省满城县)、安肃(今河北省徐水县)、定兴(今河北省定兴县)、新城(今河北省高碑店市新城镇)、唐县(今河北省唐县)、博野(今河北省博野县)、望都(今河北省望都县)、容城(今河北省容城县)、完县(今河北省顺平县)、蠡县(今河北省蠡县)、雄县(今河北省雄县)、束鹿(今河北省辛集市)、高阳(今河北省高阳县)、新安(今河北省安新县)共15县;祁州(今河北省安国市)、安州(今河北省安新县安州镇)共2散州。
正定府
         位于位于直隶省西部。春秋时周平王元年(前770年),鲜虞国定都新市。周敬王31年(前489年),晋国来鲜虞国,新市一带属晋国。战国时周威烈王12年(前414年),中山国置东垣邑、新市和权。周威烈王20年(前406年),魏国灭中山国,东垣邑、新市属魏国。周安王22年(前380年),中山桓公复国,东垣邑、新市复属中山国。秦灭赵,东垣邑改称东垣县。西汉初年(前206年) 以后,东垣县属常山国。高祖3年(前204年),析巨鹿郡之北境置恒山郡(治今元氏县故城村),领东垣县。高祖11年(前196年)冬,高祖率军讨平东垣叛将赵利,改东垣县为真定县。高后元年(前l87年),改恒山郡为恒山国,领真定县。八年(前180年),恒山国复为恒山郡,仍领真定县。文帝元年(前179年),避文帝讳,改恒山郡为常山郡,领真定县。景帝中元5年(145年),置常山国(治今元氏西北),领真定县。武帝元鼎3年(前114年),废常山国为常山郡,领真定县。武帝元鼎4年(前113年),析常山郡一部置真定国(治真定),辖真定、绵曼、菱城、肥累4县。魏黄初元年(220年),真定县属常山郡。新市县属中山郡。西晋初(265年以后),常山郡治所移真定县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,废恒山郡置恒州(治石邑),领真定县。武德4年(621年),恒州治所迁真定。载初元年(689年),真定县改名中山县。神龙元年(705年),中山县复为真定县。开元14年(726年)4月,在恒阳城(今东权城)置恒阳军。天宝元年(742年),改恒州为常山郡(治真定),领真定县。天宝15年(756年),常山郡更名平山郡(治真定),领真定县。乾元元年(758年),废平山郡,复置恒州(治宾定),领真定县。宝应元年(762年)11月,裁恒阳军。于恒州置成德军,领恒、定、赵、易、深5州。长庆元年(821年)正月,避穆宗讳,改恒州为镇州(治真定),领真定县。天祐2年(905年),改成德军为武顺军。宋河北路和镇州治所均在真定县。雍熙4年(987年),河北路分为河北东、西两路,河北西路治端拱二年(989年),河北东、西路合并为河北路,治真定;庆历八年(1048年),改镇州为真定府(治真定),领真定县。熙宁六年(1073年),复置河北东、西路,河北西路治真定。蒙古太宗元年(1229年),改真定府为真定路(治真定),领真定县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10月,改真定路为真定府(治真定),领真定县。清顺治元年(1644年),真定县属直隶省真定府(治真定)。顺治13年(1656年),置保定巡抚(治真定),领真定府、真定县。顺治17年(1660年),直隶巡抚复治真定。康熙8年(1669年),直隶巡抚移治保定。雍正元年(1723年),避世宗讳,改真定府、真定县为正定府、正定县[8]。
        府治正定(今河北省正定县)。辖区东界定州直隶州及保定府束鹿县,西及西北连山西省大同府及代州、平定二直隶州,东北与保定府及易州直隶州接壤。下辖:正定(今河北省正定县)、获鹿(今河北省鹿泉市)、井陉(今河北省井陉县)、阜平(今河北省阜平县)、栾城(今河北省栾城县)、行唐(今河北省行唐县)、灵寿(今河北省灵寿县)、平山(今河北省平山县)、元氏(今河北省元氏县)、赞皇(今河北省赞皇县)、无极(今河北省无极县)、藁城(今河北省藁城市)、新乐(今河北省新乐市)共13县;晋州(今河北省晋州市)1散州。
顺德府
         位于直隶省西南部。禹贡记为冀州之域。同祖乙曾迁都于邢,为京畿地。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封周公量四子姬苴为邢侯,建立邢国,统辖邢地。春秋为晋国领地。战国为赵国信都,墨守成规区属赵,因“赵襄子食采于引,故有襄国之名”,邢称襄国始于此。公元前372年赵成侯据邢,改邢为信都,秦统一六国后,废封建,行郡县,置信都县,辖区属邯郸郡(一说属巨鹿郡)。秦末汉初,项羽攻占赵地,“立张耳为常山王,理信都,更名襄国”。东汉属魏郡,三国时公属广平郡、世鹿郡。西晋末年,羯人石勒建后赵都襄国,置襄国郡,邢地属之。隋开皇16年废襄国郡置邢州,大业2年改为襄国郡。唐天宝元年改为巨鹿郡,至德2年复邢州。宋宣和元年改邢州为信德府,治龙冈。宋宣和三年,赵佶采用古时的“邢”字和邢侯时所筑造的“行台”的“台”字,将龙冈县改为邢台县,始有“邢台”之名。金复改为邢州。元中统3年改邢州为顺德府,至元2年(1265年)改府为顺德路。明洪武元年改顺德路为顺德府,清因明制[9]。
        府治邢台(今河北省邢台市)。辖区东、南界广平府,西连山西省辽州直隶州,北邻赵州直隶州,西南与河南省武安县(今河北省武安市)接壤。下辖:邢台(今河北省邢台市)、沙河(今河北省沙河市)、南和(今河北省南和县)、平乡(今河北省平乡县)、广宗(今河北省广宗县)、钜鹿(今河北省巨鹿县)、唐山(今河北省隆尧县)、内邱(今河北省内丘县)、任县(今河北省任县)共9县。
 广平府
         位于直隶省南部。古为曲梁,属晋,战国时属赵国,秦统一后属邯郸郡;西汉设广年县,隋仁寿元年(601年)改永年县。唐代为永年、临洺二县地。唐武德元年(618)年,改武安郡为洺州(治所今广府城),属河北道。武德2年(619年),窦建德攻陷洺州,迁都于此,并筑万春宫。武德4年(621年),唐朝廷平定窦建德,置山东道行台于洺州,武德5年(622年)罢行台,置洺州大总管府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,改洺州为广平郡,乾元元年(758年),复改为洺州。五代均承前制,后梁时为洺州,属保义军。宋熙宁6年(1073年)降临洺县为镇入永年县,仍属洺州,州治为今广府城。金代仍为州治。元朝至元15年(1278年),升为广平路,治所永年(今广府城),属中书省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,将广平路改为广平府,仍治永年。洪武9年(1376年)属北平布政使司,永乐元年(1403年)直隶京师北京。清代承前制,为广平府[10]。
府治永年(今河北省永年县)。辖区东南界山东省东昌府,东北连冀州直隶州,西及西南、西北邻河南省彰德府,南抵大名府,北与顺德府接壤。下辖:永年(今河北省永年县)、曲周县(今河北省曲周县)、肥乡(今河北省肥乡县)、鸡泽(今河北省鸡泽县)、广平(今河北省广平县)、邯郸(今河北省邯郸市)、成安(今河北省成安县)、威县(今河北省威县)、清河(今河北省清河县)共9县;磁州(今河北省磁县)1散州。
 大名府
         位于直隶省南部。为历代郡、州、府、路、道治所在地,曾三次为都。春秋时代属卫国,名“五鹿”。战国时属魏国,秦朝为东郡,汉朝为冀州魏郡,东晋时期(360年前后)的前燕,曾设置贵乡郡和贵乡县。北周时期(578年)在这里设置了魏州。到了唐代,魏州城已经初具规模。公元621年,唐朝在魏州设置总管府。唐德宗建中3年(公元782)改称大名府,宋仁宗庆历2年(1042年),为抵御契丹南侵,在大名府建陪都,定名“北京”。新建的陪都北京,史称北京大名府。明建文3年(1401年),一场大洪水淹没了这座城市,毁灭了长达千余年的北京大名府城。清代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[11]。
        府治元城(今河北省大名县)。辖区东界山东省东昌、曹州二府,西及西南连河南省彰德、卫辉、归德三府,北与广平府接壤。下辖:元城(今河北省大名县)、南乐(今河南省南乐县)、清丰(今河南省清丰县)、东明(今山东省东明县)、长垣(今河南省长垣县)共5县;开州(今河南省濮阳市)1散州。
 遵化直隶州
       位于直隶省中偏东部。“遵化”二字据《遵化县志》记载含义是:遵循孔孟之道,教化黎民百姓。在夏、商为幽、冀之地,周初为燕地,春秋属无终国,战国燕灭无终,属燕之古北平郡。秦为右北平、渔阳二郡地。汉为徐元、俊靡二县,属右北平郡。三国魏除徐无、俊靡二县外,兼有土垠县地。晋初仍为徐无、俊靡二县,属北平郡,后俊靡并入徐无。北魏太平真君7年(公元446年)废北平郡,徐无县改属渔阳郡;北周,徐无并入无终县属渔阳郡。隋大业3年(公元607年)废无终并入渔阳县。唐武德2年(公元619年)分渔阳复置无终县,贞观初又废,乾封初复置,属幽州;武后万岁通天2年(公元697年)为玉田县地,属营州;开元18年(公元730年)属蓟州;天宝元年(公元742年),在今遵化境地建平州买马监(养马机构)。后唐(923—936年)在平州买马监地置遵化县(建年无考),属蓟州,遵化名称始于此。后唐时期(公元923—936年)建遵化县,属蓟州;五代后晋时,遵化属辽国,辽重熙年间(1032—1054年)于县置景州清安军,天庆10年(1120年)遵化已属于金;宋宣和5年(1123年)金国将蓟州等6个州还宋,遵化随之归宋,宋改名滦川郡,靖康元年(1126年)北宋亡于金,属金中都蓟州。元代,遵化隶属大都路蓟州;明代,遵化隶属京师顺天府蓟州。清康熙15年(1676年),升为遵化州,领丰润县。乾隆8年(1743年)升为直隶州,隶属直隶布政使司,由通永道分辖[12]。
州治遵化(今河北省遵化市)。辖区东界永平府,西邻顺天府,南滨渤海,北与承德、朝阳二府接壤。下辖:遵化(今河北省遵化市)、玉田(今河北省玉田县)、丰润(今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)共3县。
 易州直隶州
        位于直隶省西部。战国时为燕国的下都。西汉置故安县,易州因易水之“易”得名,史载商代有易氏部落在此居住。据《太平寰宇记》载:“隋开皇元年(581年),自今遂城(今徐水县)所理英雄城移南营州居燕之侯台,乃改名易州。取州南易水为名。”开皇16年(596年)置易县,仍沿用州名为县名。五代时期属后晋,开运3年(公元946年)至后周显德6年(公元959年)属辽。宋宣和4年(1122年)改属武遂郡,宣和7年(1125年)复归辽,改属高阳军。金天会11年(1133年)归属金。元代太祖8年(1213年)属顺天府。清雍正11年(1733年)由县升州[13]。
        州治易(今河北省易县)。辖区东界顺天府,西连山西省大同府,南邻保定府,西南抵正定府,北与宣化府接壤。下辖:易县(今河北省易县)、涞水(今河北省涞水县)、广昌(今河北省涞源县北)共3县。
定州直隶州
        位于直隶省中部。据《通典·州郡·博陵郡》记载:“定州,帝尧始封唐国之地。战国初为中山国,后为魏所并,后又属赵。秦为上谷、钜鹿二郡之地。汉高帝置中山郡,景帝改为中山国。后汉因之,晋亦不改。后燕慕容垂移都于此,北岳常山在焉。后魏为中山郡,兼置安州,道武帝改为定州。后周置总管府,领鲜虞郡。隋初郡废,炀帝初置博陵郡,后改为高阳郡。大唐为定州,或为博陵郡。”西周时聚落渐增。春秋时,齐相管仲筑城。战国时,中山国在此定都,相继210年。秦时,这里地属巨鹿郡,楚汉之际属于赵国。西汉置卢奴、安险、新处、苦陉四县于定州境内。西汉至前秦,卢奴一直是中山国(郡国)都。公元前154年,汉景帝立第九子刘胜为中山王,都卢奴,中山国辖14县。西汉至前秦,卢奴一直是中山国(郡国)都。后燕都于此。北魏皇始2年(397年)置安州,设行台。天兴3年(400年),改安州为定州,定州由此得名。北齐废卢奴入安喜。明初撤安喜入定州,至清代仍为定州。自北魏至清,此地曾为行台、府、路、郡、州的治所。雍正2年(1724年)升为直录州[14]。
州治定(今河北省定州市)。辖区东及东北界保定府,东南邻深州直隶州及保定府束鹿县,西及南与正定府接壤。下辖:定县(今河北省定州市)、曲阳(今河北省曲阳县)、深泽(今河北省深泽县)3县。
 深州直隶州
         位于直隶省中部。深州始置于隋开皇16年(596年),治在安平县。据《元和郡县志》载:“以州西故深城为名。”又据明《探州八景记》记载:“隋始置深州,取州西故深池为名”,大业3年(607年)州废。历史上,深州曾经几度废治,治所屡迁,变革非常。明永乐10年(1413年)徙州治于深,清雍正2年升为直隶州[15]。
        州治深(今河北省深州市南)。辖区东界河间府,西连保定府束鹿县,西北抵定州直隶州深泽县,南邻冀州直隶州,北与保定府接壤。下辖:深县(今河北省深县南)、武强(今河北省武强县)、饶阳(今河北省饶阳县)、安平(今河北省安平县)共4县。
 赵州直隶州
         位于直隶省西南部。商朝时为方国一圉之地。春秋初属鲜虞国,后归晋国,称棘蒲(今赵县城)。战国初属中山国,后归赵国。秦代归巨鹿郡辖,棘蒲属恒山郡辖。西汉高祖6年(前201年)封棘蒲侯国,改称平棘侯国。三国初,平棘县属魏国辖地。太和6年(232年)封赵国,辖平棘。西晋时,平棘治所移到棘蒲,属赵国。东晋十六国时,赵郡数易其主。南北朝北魏时,孝昌2年(526年)设殷州,治所广阿(今隆尧城东),赵郡归殷州所辖。永安2年(529年)复置宋子县,归巨鹿郡。永熙3年(公元534年)北魏分为东魏、西魏,赵郡属东魏,仍归殷州辖。北齐天保2年(公元551年),因避太子殷之名讳,改殷州为赵州,赵州名始于此。隋开皇元年(581年)改赵州为赵郡,开皇3年(公元583年)罢赵郡为赵州,开皇16年(596年)在平棘县置栾州。大业2年(606年)废栾州。大业3年(607年)宋子县并入平棘县,同时罢赵州为赵郡。唐代,武德初年(618年)改赵郡为赵州,治所柏乡,武德5年(622年)赵州改名栾州。贞观初年(627年)栾州复名赵州。中唐时属成德节度使(治所今正定县)所辖。天宝初年改赵州为赵郡。盛唐乾元年间(公元758~760年)复为赵州。宋大观3年(1109年),升赵州为庆源军节度,宣和元年(1119年)升为庆源府。靖康2年(1127年),庆源府为金所辖,金天会7年(1129年),庆源府改为赵州。天德3年(1151年),赵州更名沃州,“取水沃火之义”,属河北西路。金正大2年(1225年),沃州归元。元太宗6年(1234年),置永安州。明洪武初年(1368年),省平棘县入赵州,为真定府辖。清初,赵州属真定府,雍正3年(1725年)6月,升赵州为直隶州[16]。
      州治赵(今河北省赵县)。辖区东濒宁晋泊与冀州直隶州相望,南连顺德府,北邻正定府,东北抵保定府束鹿县及冀州直隶州,西与山西省平定直隶州接壤。下辖:赵县(今河北省赵县)、柏乡(今河北省柏乡县)、隆平(今河北省隆尧县)、高邑(今河北省高邑县)、临城(今河北省临城县)、宁晋(今河北省宁晋县)共6县。
 冀州直隶州
        位于直隶省南部。冀州,是大禹治水以后划分的九州之一。秦代以前,九州是一种地理区域概念,并没有形成具体的行政区划。《日知录·集释卷二》:“尧、舜、禹皆都河北,故曰冀方”;又:“夏之本在安邑。太康畋于洛表,而羿距于河,则冀方之地入于羿也,惟河之东与南为夏所有”。“古之天子常居冀州,后人因之,遂以冀州为中国之号”。秦代属钜鹿郡。汉代属冀州刺史部,先后设有广川国、信都国和安平国。三国时系魏国冀州域,冀州治自邺始移信都,境内分属安平、博陵、渤海三郡。晋代仍为冀州所辖。隋时,南部属冀州,北部属深州(596年置)。唐代属河北道。宋初冀州属河北东路。元初,观州治所移至县城(今景县城),并于公元1265年复称景州。此后直至明、清,先后为中书省、京师、直隶省所辖,境内仍由冀、深、景三州分领[17]。
        州治冀(今河北省冀州市)。辖区东界河间府,西濒宁晋泊与赵州直隶州相望,南连广平府,西南邻顺德府,北与深州直隶州接壤,东北抵赵州直隶州及保定府束鹿县。下辖:冀县(今河北省冀州市)、衡水(今河北省衡水市)、武邑县(今河北省武邑县)、枣强(今河北省枣强县)、南宫(今河北省南宫县)新河(今河北省新河县)共6县。

 
  • 精品推荐旅游线路精品推荐旅游线路
  • 昆明国际旅行社 昆明国际旅行社
    昆明国际旅行社
    【公司全称】昆明国际旅行社
    【诚信旅游】云南5星级诚信旅行社
    【移动电话】01588783000 (全天)
    【业务 Q Q】276855576
    【网站联系人】客服:小郑 小张
    【网站负责人】手机:15887830008
    【汇款名称】昆明国际旅行社
    【公司帐号】2402 7501 0400 *****(人民币)
    【公司地址】昆明市北京路83号昆明国际旅行社
    【公司网址】http://www.kunmingguoji.com
    【温馨提示】外地游客预付订金时请汇到公司帐号 【互换链接】请加管理员QQ:276855576
    出境合同国内合同
    昆明国际旅行社|云南旅游|昆明旅游|大理旅游|丽江旅游|梅里雪山|昆明自助游攻略|云南自助游攻略|风景图片|www.kunmingguoji.com|昆明市旅游租车

    推荐链接:云南国旅